思政大讲堂
思政大讲堂
首页 >> 思政大讲堂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堂专题课系列报道(三)
发布时间:2021-11-26德育教研室 作者:王园园点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了进一步引导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021年11月25日,德育教研室利用哲学与人生课程平台,面向2020级学生以《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主题,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进思政课堂专题课第三讲。本次专题课由熊建富、何东玉、胡琳静三位思政老师集中研讨、集中备课、分工授课。

胡琳静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为切入点,通过讲解近代以后,中国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英雄的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但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接着,何东玉老师给学生们讲述17岁的马克思在毕业时挥笔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表达了他立志为人类的事业而奋斗,将自身的职业选择与社会、人民、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为人类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坚定决心。引发学生思考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青年学生又该做出什么样的人生选择? 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去。











熊建富老师总结前面两位老师的观点,鼓励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用笃行坚守信仰、用开拓孕育新机、用奉献担当使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将青春融入不可逆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编辑:李汪洋

审核:

上一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堂专题课系列报道(四)
下一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堂专题课系列报道(二)